
2023公共基礎知識經(jīng)濟知識: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
在考試中,公共基礎知識體系龐雜,同學們應該如何有效復習呢?結合近幾年的考情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經(jīng)濟部分考試難度相對較大,成為十分重要的考點。而在經(jīng)濟部分中,微觀經(jīng)濟與宏觀經(jīng)濟考察較多,因此需要大家理解相關重要知識點,從而提高做題正確率。接下來便以微觀經(jīng)濟中“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”知識點為例,來為大家介紹經(jīng)濟部分相關內(nèi)容。
在經(jīng)濟學中需求的概念與生活中是有區(qū)別的。在經(jīng)濟學知識中,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,也就是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(nèi)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買商品的數(shù)量。比如王某想要買一套價值兩百萬的住房,但是月收入只有2000元,以王某的經(jīng)濟水平而言這不是需求,雖然想買但買不起。購買欲望+購買能力=需求,比如王某想要買一個塑料房屋的模型并且可支付模型的資金,是有效需求。
影響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因素:
(1)價格。很多消費者購買商品時都是先看價格,價格昂貴,商品漲價則減少購買;降價則加大購買,價格與需求之間是反向變動,二者之間一般是反比關系。需要同學們注意:價格是影響需求最主要的因素。
(2)收入:對于大多數(shù)正常品而言,收入的越多則買的越多,越有錢就越愿意買買買,收入與需求一般情況下成正比關系。
(3)相關品商品(替代品、互補品)價格。替代品指的是兩種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,用其中一個可以滿足需求,選擇A或B,比如吃早餐喝牛奶也行,喝豆?jié){也行;洗衣服,用洗衣液可以,用洗衣粉也可以。假設A是洗衣粉、B是洗衣液,A(洗衣粉)的價格提高,則減少購買,消費者對A(洗衣粉)需求下降,轉(zhuǎn)而會購買B(洗衣液),則對洗衣液的需求增加。得出結論,A價格提高,需求量減少,則其替代品B需求量增加,成正比關系。互補品指單獨使用其中一個無法滿足需求,需要配套使用,比如羽毛球和羽毛球拍、手機和充電器。假設C是羽毛球拍、D是羽毛球,當羽毛球拍的價格提高,則消費者對羽毛球拍的需求減少,故而對羽毛球的需求也減少,C價格提高,需求量減少,其互補品D需求量減少,二者成反比關系。
(4)消費者偏好:對某種商品的喜好程度,喜歡什么買的就多,比如李某喜歡吃火鍋,因此每個月吃火鍋的次數(shù)就多。
(5)預期:對一種商品未來價格的判斷,比如張某在十月份看中一套化妝品,標價為1200元;然而,在即將到來的雙十一,這套化妝品只賣200元。張某十月份便會減少購買,等到雙十一購買便宜打折的商品。未來的價格即為買漲不買跌,二者成正比。以上五點,大家需重點注意價格及相關商品的價格這兩大影響因素,在考試中更容易見到此類考點。
通過上述知識點,同學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經(jīng)濟部分的復習,重在理解,與生活較為貼近,是比較有趣味性的。在專業(yè)老師的點撥下,我們更容易把握知識重難點和考點,做到有的放矢。讓我們在更加富有趣味的課堂中,做一個青春無悔的追夢人!
【試題練習】(多選)甲、乙、丙三者為相關商品,當甲的價格上升后,乙的需求減少,丙的需求增加,這表明( )。
A.甲與乙是替代品
B.甲與丙是替代品
C.甲與乙是互補品
D.乙與丙是互補品
【答案】BC【解析】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,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,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。在替代品中,一種商品價格上升,會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。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,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。在互補品中,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,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。題中,甲的價格上升后,乙的需求減少,丙的需求增加,表明甲與乙是互補品,甲與丙是替代品。故正確答案為BC。
【考點點撥】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微觀經(jīng)濟影響需求的因素中的替代品與互補品,大家備考時,重在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。該部分內(nèi)容在考查時,主要以理解性考查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