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文考點——中國茶文化
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是中華文化之瑰寶。2022年,“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無獨有偶,2023年,中國“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”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。事業(yè)單位考試常以重要文化類新聞帶動重要文化常識考點,政華公考將為大家梳理中國茶文化,以期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應考。
1.茶的別稱和雅稱
考古關于中國用茶的最早記錄是來自6000年前的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,其產生后在中國經歷了藥用、食用、飲用三個發(fā)展階段。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中產生了大量的用來形容茶的詞匯,其別稱包括荼、槚、茗、蔎和荈;其雅稱包括嘉木、香葉、鳥嘴、甘露、清友、云友、瓊液、香茗、水厄、瓜蘆、葭荼、金餅、月團、苦口師、不夜侯、滌煩子、晚甘侯、清風使、瑞草魁等。
2.中國的飲茶文化
(1)煎茶
唐代盛行煎茶,這種方法也被記錄在了唐代茶圣陸羽的《茶經》一書中,此書也是世界范圍內最早的茶葉專著;中國的茶文化在唐代也逐漸東傳進入日本,產生了日本的茶道文化。
(2)點茶
宋朝盛行點茶,圍繞點茶還產生了“斗茶”文化。宋徽宗趙佶的《大觀茶論》,原名《茶論》是宋代點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;蔡襄還寫過《茶錄》,是繼《茶經》之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。
(3)泡茶
從元明清開始就產生了泡茶法,基本上類似于當下我們的喝茶方法。
3.“三茶六禮”
三茶六禮是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婚姻嫁娶過程中的一種習俗禮儀。三茶,指訂婚時的“下茶”,結婚時的“定茶”和同房時的“合茶”。六禮,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,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六種儀式。
4.中國茶的種類
(1)綠茶-不發(fā)酵-十大名茶中的西湖龍井、洞庭碧螺春、黃山毛峰、信陽毛尖、六安瓜片、廬山云霧茶均為綠茶,具有清肝明目、護膚養(yǎng)顏、抗癌防輻射和提神醒腦的作用。
(2)黃茶-微發(fā)酵-十大名茶中的湖南君山銀針為代表,具有消食解膩、抗癌防輻射和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(3)白茶-輕度發(fā)酵-福建是白茶的發(fā)源地,重要的白茶也均產自福建,如白毫銀針、白牡丹和壽眉,富含氨基酸,具有退熱消暑、解毒和使人心情平靜的作用。
(4)青茶(烏龍茶)-半發(fā)酵-十大名茶中的福建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大紅袍為代表,此外臺灣省也產大量烏龍茶,具有減肥、降血脂和降血壓的作用。
(5)紅茶-全發(fā)酵-福建的正山小種(金駿眉)是紅茶的鼻祖,十大名茶中的安徽祁門紅茶則是其極品代表,此外,紅茶中的紅碎也是國際大宗的茶飲,約占消費量的80%,具有溫胃、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和護膚美容的作用。
(6)黑茶-后發(fā)酵-云南的普洱和廣西梧州的六堡茶是其代表,具有補充維生素、順腸胃助消化、防三高和降血糖的作用。
接下來,我們通過一道試題來感受考點考法:
【試題練習】下列關于茶文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( )
A.普洱茶的“普洱”是人名
B.中國茶文化唐代傳入日本,后形成日本茶道
C.“三茶六禮”中的三茶指下茶、定茶和合茶
D.廣東潮汕泡功夫茶常以宜興紫砂壺為茶具
【答案】A【解析】作為地名的“普洱”之名,是由唐代的“步日瞼”演變而來,宋元時期稱“步日部”,均是普洱的古名異寫。清代雍正年間以來,普洱府向皇帝進貢的普洱茶名揚四海直至今日。A說法錯誤,故本題答案為A。